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过程中,检测环节至关重要。采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仅影响检测结果,还关系到猪场的安全。为规范相关技术,2020年国家出台了《非洲猪瘟诊断技术》的国家标准,编号:GB/T18648-2020,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0年12月14日发布并实施。本标准涵盖了生物安全措施、临床与实验室诊断、样品采集与处理、荧光定量PCR等检测方法及综合判定等内容。
非洲猪瘟病原荧光定量PCR检测流程
完整的检测流程一般包括样品采集与保存、样品前处理、核酸提取与配液、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以及检测结果的导出与分析。从实验流程来看,样本的正确采集与运输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首要因素。
样品采集注意事项
在采集过程中,需明确以下几个问题:采集什么样的样品?多少数量合适?如何规范采集?采集后应如何处理?如果不进行及时检测,样品该如何保存?检测结束后的样本应如何处理?
我们将根据《非洲猪瘟诊断技术国标》和《非洲猪瘟检疫技术规范》(标准编号:SN/T1559-2010),向大家介绍临床样品的采集、保存和运输注意事项。
#01 抗凝血(全血)
采集时使用含有抗凝剂(EDTA-紫色盖)的无菌管,从颈静脉、下腔静脉或耳缘静脉抽取全血5ml。如果动物已死亡,可从心脏采血,需立即进行。样品应冷藏运输,抵达检测实验室后,可选择-70℃冷冻保存。注意:禁止使用肝素(绿色盖子)采血管,以免抑制PCR反应,造成假阴性。
#02 血清
采用未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,从上述静脉抽取5ml血液,建议先在4℃环境下放置14-18小时以分离血凝块,之后离心10-15分钟,回收澄清的上清液(血清)。分离后血清样品可立即进行检测,或冷藏运输后在实验室选择-70℃冷冻保存。注意:如血清呈红色且发生溶血,无法用于ELISA检测。
#03 器官和组织样品
目标器官包括脾脏、淋巴结、扁桃体、肾脏等,冷藏运输并尽快送交实验室。如无法及时送检,可存放于冷库或液氮中。对样品进行病毒灭活时可用10%缓冲福尔马林浸泡30分钟以上,再进行PCR检测。
#04 软蜱
收集软蜱时,请尽量保持蜱源的活性,以确保内部病毒的完好与DNA不降解。可将收集的钝缘软蜱放入有螺旋盖的瓶内,并加入少量土壤,使用纱布内衬进行常温保存与运输。抵达实验室后,存放于-70℃或液氮中;如仅需形态学观察,可放入100%酒精中保存。同时,为使其他昆虫如蚊蝇存活,或直接储存于液氮中也是明智的选择。
#05 环境样品
建议多采集环境拭子样品,如污泥、泔水及饲料等,并在4℃下保存。
#06 唾液及拭子样品
唾液样品采集:将棉绳或纱布固定在栏杆上,让猪自然咀嚼后,收集挤出的液体,存入干净试管或自封袋内,冷藏运输。鼻拭子则用无菌棉签,倾斜插入猪鼻腔3-5cm,轻轻转动以刺激喷嚏反射,待棉签湿润后保存于密封试管或袋内,低温冷藏保持。肛门拭子应用经过生理盐水浸润的无菌棉签,插入猪肛门2-3cm,旋转后独立分装,冷藏运输。
样品保存及运输
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,采集后应尽快送往指定实验室进行检测,建议选择次日到达的物流方式,并采用冷链运输,以防样品降解失效。使用Z6·尊龙凯时提供的专业物流服务,将为您的样品运输提供保障,确保检测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做到科学、安全。